“口服”药要娃命!日常喂药有你想不到的禁忌!
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1岁半的孩子咳嗽,妈妈从标明“口服”的盒子里,拿出一粒泡腾片,直接塞进孩子嘴里,再喂了点水,10几秒后,孩子的手脚抖动起来,并剧烈的咳嗽,嘴巴慢慢变成青色,妈妈当时感觉是噎着了,拍背、催吐没用,送到医院,在重症监护室抢救一天后,孩子最终还是离开了!
泡腾片!怎么能直接塞进嘴里???孩子死于用药方式不正确!!!
因为泡腾片在溶解时,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,如果直接把泡腾片放入口中或吞下,大量气体会迅速充斥气道或消化道,引起窒息。
大多数家长给孩子安全用药的意识越来越强,可对于一些喂药的常识却不是很清楚。
今天叨叨要全方位的说说喂药禁忌的一些事儿,也希望妈妈们转发,让更多家庭避免意外!
01
关于喂药时间
给孩子喂药,可能妈妈们最多的提问就是“这药什么时候吃?”、“饭前还是饭后?”
这些疑惑确实很有必要,想要药物发挥最理想的疗效,除了对症用药并选择合适的剂型外,正确的给药时间亦很讲究。
一般来说,服药时间主要分为四种:空腹服药、饭前服药、饭后服药和睡前服药。
空腹服药是指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,通常一些肠溶片药物,需要迅速通过胃到达肠发挥作用,因此要空腹用药。
饭前服药则通常是指饭前15~30分钟服药,一些常用的胃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等应在餐前服用,可以保护已有溃烂的胃黏膜免受食物刺激。
饭后服药是指饭后30分钟服用药物。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。
睡前服药是指在入睡前30分钟服用药物。
药究竟在什么时间段服用,取决于药物作用机制、对胃肠道的刺激,以及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。
有些药应饭后,有些应饭前,有些则是随餐服。
另外,不排除某些特殊的药物,需按要求的间隔时间服用。最根本的一点,问清楚医生,遵医嘱。
02
关于喂药次数
在药物说明书上都会写明服药次数,有一日一次、一日两次或一日三次等等。那么到底是间隔多长时间呢?
其实正确理解就是按照一天24小时来计算。
比如一日两次,就是每隔12小时服用1次;一日三次则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,而不是早上、中午、晚上各一次。
这样间隔时间相同,可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相对平稳,可减少过量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,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但严格遵循服药时间间隔一般很难做到,因为会与日常作息时间产生冲突,尤其是对孩子来说,夜间起床服药显然会比较困难。
这时是可以根据药物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况合理调整孩子服药时间。
03
关于喂药方式
给孩子喂药相信是很多爸爸妈妈的噩梦,为了让孩子吃下药,很多家长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,那到底对不对?我们来看看。
1、捏鼻子灌药
捏着鼻子给孩子灌药,孩子就只能通过口腔呼吸,很容易引起呛咳,严重的会出现肺部感染,甚至导致窒息死亡。
在捏鼻过程中,鼻腔分泌物也可能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,引发中耳炎。所以,这种方法不可取。
2、用果汁/蜂蜜水/牛奶/母乳服药
首先,1岁以下的孩子是不能喝果汁和蜂蜜的。
另外果汁和蜂蜜,可能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作用而影响药效。
如果是小婴儿,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,但绝对不可以把药混在奶里。
3、混进食物里
有的家长把药研碎、掰开,洒进食物里哄孩子吃,其实隐患挺多,因为食物中可能有某种成分会与药物互相作用,或影响药物代谢。
而且一旦孩子上当一次后,可能后面你再喂孩子食物,ta也会觉得里面有药而拒绝吃。
04
关于药物剂型
市面上儿童专用药一般都是颗粒或者口服液形式,因为液体对于孩子是最友好的。
还有泡腾片,因为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产生大量气泡(二氧化碳),对孩子来说很有趣,心理上不会很抗拒,口感又好,跟气泡水差不多。 但一定要注意正确用法,泡腾片绝对不能直接吞服。
一般不建议孩子服用片剂或胶囊形态的药物,主要是怕发生呛卡喉意外。胶囊则是最不推荐的剂型,因为它特别容易粘在口腔里或者食管上,很不舒服。
如果实在没有选择,药物是片剂,并且溶解于水后服用不影响药效也不增加毒性,可先将药片碾成粉末,用温开水溶化后,自制成液体剂。
05
关于服药水温
服药应用温水,而不是热水(50℃以上)。因为有些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,从而影响药物疗效。
尤其是小孩子常吃的活菌制剂,如益生菌等,水温过高的话会影响活菌制剂的活菌成份,而且水太烫也容易烫伤食道。
06
其他的重要提醒
1、退热栓千万不能口服!
小儿退热栓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,解热镇痛药,制成栓剂塞入肛门,通过直肠粘膜吸收。栓剂型的药物要比口服药物具有起效更快、胃肠道刺激少、胃酸及各种酶类对药物的破坏少,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小等优点。如果口服可能会对胃造成刺激,严重的会引起胃粘膜损伤,会有呕吐等不良反应。
2、泡腾片不能直接口服!
泡腾片不能直接放嘴里然后喝水,而是需要放到容器里,加一定量的水,全部溶解后才能喝。
3、目前公认的退热药品,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,这两种药不要合用。
4、不恐吓、不强灌、多鼓励、多沟通!
平时千万不要把吃药当作一种给宝宝的惩罚或者平时就把打针、吃药当做一种恐吓宝宝的口头禅,要做好教育工作,而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,还要告诉宝宝生病后就需要吃药,接受医生的治疗,这样病才能好。
07
孩子吃药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
1、弄错剂量
药品有不同剂量,比如毫升(ml),毫克(mg)等。有的时候不注意,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。毫升和毫克之间的换算根据情况定升=1毫克,一定要注意看说明书或遵医嘱,掌握正确的剂量。
2、不要同时吃几种药,中西药不要混吃
很多人都会觉得药吃的越多病就好的越快,于是中药加西药,几种药一起吃。其实不管是什么药,服用后都是要通过肝脏来代谢,而孩子的肝肾功能都还未发育健全,所以更应该避免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造成肝肾损伤。
如果不可避免的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,也应该至少间隔1个小时。还一定要注意避免各药物的有效成分,以免服用过量,加重不良反应。
3、认为中药最天然,服中药最安全
西药是经过临床实验才会批准上市,所以在实验中出现各种不良反应都会在说明书上写明。而中药没有特别严格的临床实验,因此药品说明里的不良反应都会用“尚不明确”来替代。
而“尚不明确”不代表安全,只能说明没有可参考的临床数据,100%植物来源也不能保证是100%安全的。因此家长们最好不要随意任性的给孩子服用中药。
4、海淘药一定比国产药好
不少爸妈怀着“月是他乡明”的心态,想方设法花大价钱给孩子买海淘药。其实使用海淘药也有很多弊端。首先语言障碍,家长们很容易弄错服用剂量、真正用途和一些服药禁忌。
比如曾经火爆妈妈圈的小蜜蜂紫草膏、日本面包超人止咳药水等,都被爆过用法不正确以及含有我国明文规定的违禁成分。
5、抗生素是万能药
在中国,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非常常见。孩子只要有个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的就使用抗生素,其实这只会导致人体的耐药性不断增加,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!
生病只有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,推荐使用抗生素,家长们千万不要轻易自行使用抗生素,也必须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使用。
参考资料:冀连梅著,《冀连梅谈: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》
点 击 阅 读
▼
▼
▼
“我养了5年的老婆,越来越像保姆了。”
▼
说9国语言的小男孩:兴趣可能不是最好的老师,但生活一定是
来点个赞吧
↓↓点击【阅读原文】查看最近热文~